海關總署:圍繞“減、優(yōu)、提、降”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
國務院新聞辦27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,海關總署黨組成員、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廣志,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白石就當前優(yōu)化口岸營商環(huán)境等情況回應了社會關切。
“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優(yōu)化口岸營商環(huán)境、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若干措施,概括起來就是‘減、優(yōu)、提、降’4個字,即減單證、優(yōu)流程、提時效、降成本。”張廣志說。
一是減單證
進出口環(huán)節(jié)驗核的監(jiān)管證件11月1日前由86種減至 48種,并原則上全部實現聯網、在通關環(huán)節(jié)比對核查。
二是優(yōu)流程
深化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,推進海關、邊檢、海事一次性聯合檢查。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作業(yè)模式從一般監(jiān)管拓展到常規(guī)稽查等全部執(zhí)法領域。提高進口貨物抵達口岸前“提前申報”比例,非查驗貨物抵達口岸后即可放行提離。推進關稅保證保險改革,“先放行后繳稅”。推行進口礦產品等大宗資源性商品“先驗放后檢測”。開通農副產品快速通關“綠色通道”。
三是提時效
年底前將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在去年基礎上再壓減1/3,其中進口從97.39小時壓縮至65 小時,出口從12.29小時壓縮至8.2小時。到2021年底,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相比 2017年壓縮一半,減至48小時;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一半,減至6.15小時。
四是降成本
今年內集裝箱進出口環(huán)節(jié)合規(guī)成本在2017年的基礎上減少100美元以上。10月底前由各地公布當地口岸收費清單。
此外,進一步提升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,深化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建設。張廣志介紹,今年底前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主要業(yè)務應用率達到80%,2020年底前達到 100%。
在回答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建設進展相關問題時,白石表示,目前“單一窗口”已經實現了與10個部門系統的連接和信息共享,實現了貨物申報、艙單申報、出口退稅、稅費支付、跨境電商、加貿保稅等12項功能。目前,“單一窗口”主要申報應用率已經由去年的30%提升到70%以上,總申報業(yè)務量超過1.2億票,已經成為大通關領域和國際貿易領域最主要的平臺。
“‘單一窗口’在中國實行免費申報制度,是一個電子政務平臺,所有企業(yè)通過‘單一窗口’申報全部實行免費。”白石說,“單一窗口”建設未來將從口岸通關領域向國際貿易管理全鏈條延伸,要開展與銀行、保險、郵政、民航、鐵路等相關行業(yè)的對接,為企業(yè)提供更優(yōu)質的服務。今年“單一窗口”主要申報應用率將達到80%以上,2020年要達到100%,繼續(xù)為壓縮通關時間、降低通關成本做貢獻,營造一個更加高效、便捷、公開、透明的口岸營商環(huán)境。
免責聲明:
1、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,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我們不對其準確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、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。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中金普華產業(yè)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。如涉及文章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。